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孩子总跟大人对着干怎么办

作为家长,你是否经常在超市里与孩子上演“抢玩具大战”?或是深夜被孩子摔门声惊醒,发现他正因一件小事和你激烈对抗?这种“对着干”的行为像一根刺,扎在父母心头,让人又气又无奈。其实,孩子不是故意和你作对,他们只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渴望。

孩子总跟大人对着干怎么办

记得有位妈妈分享过,她三岁的儿子总在饭桌上把筷子敲得啪啪响,非要她把米饭换成他爱吃的蛋炒饭。起初她以为是挑食,后来发现孩子每次敲筷子时,都在偷偷观察她是否注意到他的举动。原来,他渴望被关注,却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。这种“对着干”背后,是孩子对安全感的执着追求。

青春期的叛逆更让人措手不及。一位初中生父亲告诉我,儿子每次考试后都会把成绩单藏起来,甚至在家长会上故意缺席。其实孩子并非抗拒学习,而是害怕成绩不理想会引发父母的责骂。他像一只受惊的小鹿,用对抗的方式保护自己,却让父母误以为他在逃避责任。

有些孩子像小火山,情绪一上来就喷发。比如五年级的小女孩总在写作业时大喊大叫,非要父母陪她一起做题。家长发现,只要她觉得被忽视,就会用这种激烈方式吸引注意。这种行为背后,是孩子对陪伴的强烈需求,只是表达方式出了问题。

面对这样的情况,家长不妨尝试“换位思考”。当孩子把牛奶打翻在地时,不要立刻指责“怎么这么不小心”,而是蹲下来问他:“你是不是觉得今天特别累?”这种简单的转变,往往能化解冲突。就像有位爸爸发现,儿子故意把袜子穿反,其实是想引起他的注意,于是用幽默的方式说:“这双袜子要变成小怪兽了,要不要给它画上眼睛?”

建立信任比控制更重要。有位妈妈分享,她不再用“不准”“必须”这样的命令,而是和孩子商量:“你觉得周末去动物园还是科技馆更好?”孩子开始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,甚至主动提出折中方案。这种平等的对话,让对抗变成了协商。

记住,每个“对着干”的背后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。就像那个总把玩具摔满地的小男孩,其实他只是想确认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。当家长学会倾听,而不是急于纠正,孩子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行为。这种改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,而是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陪伴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孩子总跟大人对着干怎么办
  • 孩子不能吃苦该如何引导
  • 孩子不愿工作在家啃老怎么办
  • 9岁孩子撒谎背后的心理
  • 孩子上到初二就不想上学了怎么办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