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个家长告诉我,孩子最近沉迷手机,她没收了手机,孩子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有一天,孩子突然说:“你根本不懂我。”这句话像一把刀,刺破了父母的自以为是。青春期的孩子开始用“我”来构建独立人格,他们渴望被尊重,而不是被控制。父母如果只想着管教,就会错失理解孩子内心的机会。
当孩子说“我不行”时,父母别急着否定。我曾辅导过一个高中生,他每次考试后都会说“我肯定考砸了”,妈妈总说“你再努力点”,结果孩子越来越焦虑。后来我们发现,他其实害怕失败带来的评价。这时候,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催促,而是蹲下来问:“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?”用温和的态度打开孩子的心扉,比任何说教都有效。
手机不是洪水猛兽,而是沟通的桥梁。我见过一个家庭,爸爸每天下班后都会和儿子一起看短视频,从科技新闻到动漫剧情,他们聊得比以前更亲密。关键在于父母放下“监控”的心态,转而成为平等的对话者。当孩子觉得父母能理解他的兴趣,自然会愿意分享更多心事。
青春期的孩子像正在破茧的蝴蝶,父母要学会等待。有一次,一个女孩因为和朋友闹矛盾,连续几天闷闷不乐。妈妈没有追问“怎么了”,而是默默把她的房间收拾得更温馨,第二天孩子突然说:“妈妈,我想和你聊聊。”这种无声的陪伴,往往比激烈的沟通更触动人心。
当孩子开始用“你不懂”来拒绝交流,父母不妨换个方式。我建议家长们每天留出15分钟“无干扰时间”,可以是晚饭后、睡前,或者周末的某个下午。在这段时间里,不谈学习、不谈成绩,只是安静地陪伴,听孩子说想说的。这种专注的倾听,会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的安全感。
青春期的沟通需要“慢下来”。我曾指导一位父亲,他发现儿子最近总是沉默,就不再催他写作业,而是陪他去打篮球。在球场上,儿子终于说:“其实我最近在想,要不要转学。”这个案例让我明白,当父母不再执着于“教育”,反而能走进孩子的世界。沟通不是一场竞赛,而是两颗心的靠近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