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孩子聊天的时候,咱别老问“今天在学校开心吗”这种话,你不如蹲在沙坑旁边,问他“你的城堡有几层呀”。把问题变成邀请,用开放式对话代替那种像审问一样的追问。当孩子说“我想吃草莓”,你先别急着回应,学着他的语气重复一遍:“草莓?红红的草莓?”这种“镜像对话”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关注到了,可温暖啦!要记住哦,不爱说话的孩子最讨厌别人给他们“正确答案”,他们需要的是被理解的自由。
咱还可以把语言游戏藏在生活里。在超市货架前玩“猜猜看”,你说:“妈妈需要的蔬菜会跳踢踏舞哦”,然后指着豌豆。让孩子在笑声里接话。把绘本里的恐龙变成会说话的玩偶,用特别夸张的声调来讲故事。甚至散步的时候玩“影子剧场”,用树枝演个默剧。当语言变成好玩的道具,孩子自然就不会那么防备啦。
有些孩子需要“语言缓冲区”。你可以在餐桌上放个“发言沙漏”,孩子想说话的时候就转动沙漏再开口。还能设立“无电子设备时间”,让眼神和笑声成为交流的方式。别在公共场合纠正孩子口吃,也别老催着孩子“快说啊”,给孩子压力。就像春天的嫩芽要慢慢等它长大,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会在安全的环境里慢慢变好的。
要是孩子超过3岁还很少主动说话,或者突然从爱说话变得不爱说了,就像树木突然不长了一样,这时候可能就得找专业人士看看啦。不过要知道,语言发展就跟四季变化似的,有的孩子像早春的樱花,早早绽放;有的像深秋的银杏,晚一点才灿烂。咱别老担心孩子“落后”,不如做孩子语言成长的见证者,用接纳代替催促,用陪伴代替比较。
每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心里都像藏着一座迷宫,而咱做父母的就是拿着灯笼的向导。别老逼着孩子马上开口,真正的沟通又不是比赛,而是两颗心在黑暗里轻轻碰到一起的那种感觉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