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可不是个例。现在“不想学”就像病毒一样,在青春期孩子里到处传染。咱们常常陷入三重困境,家长把成绩单当成量杯,老师用分数当尺规,可孩子呢,在心里筑起了带刺的高墙。那些被揉皱的试卷,被划破的练习册,都是他们沉默的求救信号啊!
与其一直追问“为什么不想学”,不如先找到情绪开关。上周我遇到个高二女生小雨,她把数学作业本折成纸飞机扔窗外了。她描述解题的时候,就像被塞进碎纸机一样,难受得要命。我就给了她彩色黏土,结果她指尖在陶土上一按,突然说:“原来焦虑可以捏成形状。”
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四维重启法。第一是动力调频器,别老想着“必须考进前三”,换成“今天能解开哪道题”。这就跟登山的人一样,别老盯着山顶,看看沿途的云海松涛多好啊。第二是情绪缓冲带,每天给孩子15分钟“放空权”。有个男孩在生物课上画恐龙,后来发现古生物化石修复和化学知识还相通呢。第三是意义拼图术,把知识点当成乐高积木。教历史的时候用剧本杀来讲朝代更迭,地理课用密室逃脱设计板块运动。第四是能量补给站,建立“五分钟奇迹清单”。从整理书桌到浇花,这些微小的成就感,就像火柴能点燃篝火一样。
我再给你们讲个故事,有个男生小杰,总在课桌上刻刀痕。后来发现他刻的是《三体》里的曲率公式,我们就策划了“科幻方程式”主题班会。现在他成了物理课代表,作业本上画满星际战舰涂鸦。原来知识可以是通往异世界的船票呢!
教育不是填满水桶,而是点燃火焰。当孩子说“不想学”,或许他们需要的不是更亮的台灯,而是能照见内心星图的探照灯。咱们都蹲下来,听听那些藏在橡皮屑里的宇宙心跳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