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跟你们说,有位家长凌晨两点起来,发现14岁的儿子对着电脑屏幕发呆,床头柜上还摆着半瓶威士忌。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,好多家庭都有这种情况呢!青春期叛逆就像一场超级大的暴风雪,一下子就来了,带着荷尔蒙和认知革命,把原本乖乖的孩子变成了让人搞不懂的“外星人”。
叛逆期的孩子有三重“面孔”。第一个就是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,前一秒还跟你分享学校里好玩的事儿,下一秒就因为你多看了一眼手机,直接摔门而出。他们的愤怒就像点燃的烟花,“砰”地一下炸开,热得要命,可炸完了,也能让咱们思考思考。
第二个是爱玩对抗性游戏,故意把校服穿得像睡衣,整天把“不”字挂在嘴边,就像在玩一场危险的捉迷藏。他们可不是故意气你,这其实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告诉咱们“我长大了”。
第三个就是在身份的迷宫里乱转,今天觉得自己是朋克诗人,明天又想当运动健将。他们这么摇摆不是因为软弱,而是大脑前额叶皮层还在“装修”呢!
那咱们怎么对付这些“小外星人”呢?我有三个锦囊。第一个,咱们要当情绪翻译官。女儿把书包往桌上一甩,尖叫着说“你们根本不懂我”,这时候你就说:“听起来你今天碰到大麻烦啦?”把和孩子的对抗变成一个解码游戏,你就会发现,他们愤怒的背后,是受伤的自尊。
第二个是设立弹性边界。别老规定“晚上十点必须回家”,你可以说:“我们担心你的安全,但相信你能找到平衡点。”别用铁笼把孩子困住,用安全网给他们保护,这样他们有了自主权,才能有真正的责任感。
第三个是给孩子制造秘密基地。在客厅角落弄个“叛逆缓冲区”,放上游戏机和漫画书。孩子主动跟你分享“今天老师又……”的时候,你得像收藏古董一样珍惜这些小碎片。
孩子叛逆的时候那些让你心碎的瞬间,正是他们在练习成人世界的生存技能呢!他们摔门而出,是在学情绪管理;顶撞长辈,是在建立独立人格。就像蝴蝶要破茧而出一样,这一代Z世代正在用叛逆写他们自己的成长宣言。
最后给各位家长一个温柔提醒。孩子突然不说话了,别着急问“怎么了”,你就说:“我在呢,随时听你说。”孩子穿着奇装异服出门,你可以开玩笑说:“这造型能吓退多少坏人呀?”记住,叛逆期不是敌人,是咱们和孩子要一起穿越的成长隧道。等穿过这个隧道,那个曾经让你抓狂的“外星人”,就会变成能和你一起看星星的小伙伴啦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