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幼儿园时期,很多孩子会因为被老师当众批评而变得沉默。比如小浩,每次画画被老师说"太乱了",他开始用涂鸦遮住自己的画作,渐渐对艺术活动失去兴趣。这种否定性的评价会让孩子形成"我不行"的自我认知,就像一棵小树被反复折断,最终只能蜷缩着生长。
家庭聚会时,孩子们常常被要求"别吵","要懂事"。去年中秋节,我看到一个十岁男孩在亲戚面前强忍着对月饼的厌恶,因为妈妈提前说"你要是再闹,就别想吃"。这种压抑真实感受的教育方式,会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像被蒙上一层纱,逐渐失去表达的勇气。
有些父母会把孩子的冷漠归咎于性格孤僻,却忽视了更深层的原因。上周咨询的一个案例中,妈妈总说"他就是不爱说话",但实际是孩子在小学阶段经历了多次被同学孤立的事件。当一个孩子在集体中感到不被接纳,就像被抛入冰冷的湖水,即使想靠近他人,也会本能地退缩。
亲子关系的疏离同样会造成性格的转变。一个初中生因为父母总在手机上看消息,而把所有情绪都藏在了游戏里。他妈妈发现儿子房间的门永远关着,却不知道那是孩子筑起的心理防线。当父母用"你太敏感"来否定孩子的感受,就像在孩子心里撒了盐,让原本温暖的连接变得冰冷。
每个孩子都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,需要恰当的温度和耐心。那些看似冷漠的行为背后,往往藏着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。就像春天的种子需要阳光,孩子们也需要被看见、被理解。当父母学会蹲下来,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,那些冰封的心灵终会融化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