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遇到一位妈妈,她家孩子上五年级,暑假第一天就嚷着要出去游泳,作业本上的数学题被撕成了碎片。她说:“我天天跟他说要规划时间,可他总说‘等我玩够了再写’,结果一拖就是半个月。”这其实很常见,孩子突然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,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突然放飞,反而不知道该往哪飞。他们需要新鲜感,需要探索,而作业的重复性容易让他们觉得枯燥。
有些家长会用“威胁”来逼迫孩子写作业,比如“不写就取消暑假活动”。但这样的方法往往适得其反。前两天有个初中生,因为妈妈威胁要没收手机,干脆把作业本藏了起来,还编造出“同学借走了”。孩子不是不想写,而是害怕被控制。当作业变成一种惩罚,他们就会用各种方式逃避。
其实暑假是培养孩子自主性的黄金期。可以试着把作业分成小块,比如每天完成10分钟,用计时器提醒。有个四年级男孩,每天写作业时总被动画片打断,后来妈妈和他约定:“每完成10分钟作业,就奖励你10分钟看动画。”孩子立刻变得专注,还主动把作业时间延长到了20分钟。关键不是强迫,而是把学习变成一种可以掌控的小目标。
孩子不写作业,往往是因为缺乏动力。有个小女孩总说“作业太难”,其实她只是在逃避困难。后来妈妈陪她一起做题,遇到卡壳时用画画的方式帮她理解,孩子突然说:“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!”把作业和兴趣结合,才能让孩子真正投入。比如学英语时,可以让孩子用单词编小故事,或是用英语和家人对话。
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。不要把暑假作业当成“必须完成的任务”,而是看作一次亲子互动的机会。有个妈妈发现孩子沉迷游戏,没有责备,而是和他一起玩,再慢慢引导他把游戏时间换成看书时间。孩子从抵触到主动,因为他在游戏里学会了策略,现在写作业也更有条理了。
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。有的孩子喜欢早上写作业,有的则晚上效率更高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,比如周末留出自由时间,平时按时间表完成。有个高中生因为作息混乱,成绩下滑,后来和妈妈商量后,把作业分成早晨、中午、晚上三个时段,每天完成一部分,现在不仅作业按时完成,作息也变得规律。
孩子不写作业,可能只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。家长可以试着放下焦虑,用陪伴代替催促。比如一起做手工时,顺便检查作业进度;散步时聊聊学习心得。有个孩子在妈妈的陪伴下,不仅完成了作业,还养成了每天记录学习成果的习惯。关键不是逼迫孩子学习,而是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乐趣。
每个暑假都是孩子成长的契机,与其焦虑孩子不写作业,不如想想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。就像种花,不能只盯着花开,更要关注它生长的过程。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、被支持,作业就会变成一种自然的选择,而不是负担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