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急诊室那哭声啊,就跟复制粘贴似的。七岁的小男孩抱着褪色的恐龙玩偶,缩在墙角像只受惊的小猫咪;三岁的小丫头一直扯护士的袖子,跟个小跟屁虫似的;十五岁的少年用指甲在玻璃上划来划去,那场面,就像一部快进的纪录片,让咱看到当代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冰山一角。
父母这情绪就跟坐过山车似的,把孩子的心理防线都给整没了。妈妈在客厅摔茶杯的时候,五岁的小雨直接咬自己拇指,都咬出血印子了;爸爸把公文包摔在玄关,六岁的小宇对着空气练摔跤,好像家里马上就要地震了一样。这情绪暴力啊,就像个隐形的大推土机,把孩子辛辛苦苦搭的安全小城堡都给推平咯!
过度保护孩子也不行啊,这不是养出“温室蝴蝶”嘛!那些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孩子,就像标本一样被装在保鲜盒里,根本学不会在风雨里飞。十岁的小林在日记里写:“妈妈把我水杯擦了七遍,可我手心还是冒汗。”父母把世界变成无菌舱,孩子在里面都快憋死了,哪还有勇气面对真实世界啊!
家庭变故这事儿,比地震还可怕呢!离婚协议书上的章,就像烙铁一样,把八岁朵朵的童年都给烫穿了。她开始收集带锁的盒子,还把全家福照片锁进饼干罐。重组家庭的孩子更难,新妈妈买的公主裙下面,藏着旧爸爸送的恐龙模型,两种味儿在衣柜里“打架”,孩子还得在中间当裁判。
数字时代也给安全感来了个大改写。四岁宝宝对着手机里的卡通角色说晚安,六岁孩子用表情包代替拥抱,虚拟世界成了新的安全屋。可那屏幕光再亮,也照不亮孩子眼里的迷茫啊,他们要的不是点赞,是妈妈睡前故事的温暖声音。
孩子的安全岛塌了,他们就开始自己找办法啦。有些孩子像小松鼠一样,把零食藏在枕头下;有些在课桌下偷偷叠千纸鹤当护身符;还有些把秘密写在纸条上,折成小船丢进下水道。这些孩子就像在沙漠里找绿洲的人,用自己天真的办法对抗这不确定的世界。
当大人世界的裂缝照进孩子的玻璃房,咱可别光想着打补丁,得蹲下来,看看孩子那害怕的小眼神。也许安全感的重建就从一个普通的清晨开始:爸爸煎蛋的时候哼着跑调的歌,妈妈把摔碎的玩具拼成彩虹,老师把批评换成“这个错误像宝藏,咱一起找出来”。这些小小的事儿,说不定能在孩子心里拼成新的安全标志呢!大家说,咱是不是得行动起来,给孩子重新建个安全岛呀?
最新评论